WS SPACE無集小白楼首展——王天德:叁層樓

分享到:
点击次数:324 更新时间:2021年11月21日12:11:05 打印此页 关闭

2021年11月10日,隐于百年银杏和桂花香中的WS SPACE無集小白楼正式对外开放,首展以王天德:叁層樓,唤起这座百年洋房的当代艺术美学价值。本次展览由国内知名学者、复旦大学教授沈语冰先生策展,著名设计师、策展人,WS SPACE無集/无间设计创始人吴滨出品。

bXSdd62C8NU7paDCykAB26PIgDVxXflLmjaerMxj.jpeg

uwH85IH5clLd8IxN0KuPrkz7MyEtn140mV4vUFcA.jpeg

王天德,1960年出生于上海,198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后于该院书法系获博士学位,现任复旦大学教授。王天德以其对传统中国艺术的革命性创新享誉海外,被誉为中国当代水墨发展史上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以独创的水墨山水叠加、香烫绘画的技法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后又将自己的山水创作与自己收藏的古代碑拓相结合,在古与今,毁灭与创造,永恒不变与稍纵即逝之间寻求连接与对话。

ctskox2fUOafRg0H6kqyYU5IjEu2K75YsCNMyO5p.jpeg

vlVWh3oJbId9Sln72E57TDYRfFLJoMCUuo0EIAm5.jpeg

王天德:叁層樓

通过历史痕迹寻找古今艺术的对接

王天德以“香”烫书法和水墨山水,拼接了历史碑石的拓印,将历史内容注入当代水墨中。他通过搜集到的诗贴碑石,从中找到弥合文化断裂,重新对接传统的途径进行延续,主动引进真实的历史物质文本,建构一种新的创作叙事模式。王天德以碑拓入画,不仅将其更好地保存流传,同时也通过自己的作品让传统书法与文化为更多的当代观众所见,所感,所喜,所悟。

6I68JLrCeEfuZafG6xwBuTtbVhjGfageRkVcqjLp.jpeg

望庐浸水图

宣纸、墨、焰、木、3D 打印

宣纸、墨、焰、木、石碑

2021 | 205.5x30.2cm

步入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件石碑与3D打印作品,唐代《李思训碑》行书首次入碑,与3D打印的传统启蒙读物《千字文碑》。意味着王天德在个人艺术语言上又一次有了推进。水墨不能仅仅有平面的表现的形态,也应该关注科技的样式,高度发达的科技提醒我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是否可以将科技与传统文化相互联系?哪怕这种联系只是一个简单的、正在努力的尝试,它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

xY8SikpAKdshkaiwazeHPcFVwJyDTqIoqNOZVgYx.jpeg

佘山隐寺图

宣纸、墨、火焰 , 埋墙

2021 | 32x43cm

日本诗僧良宽“无边秋天”,与被埋入墙中的“佘山隐寺”,艺术家说:“不知道多少年后,会不会有人凿开这墙,找到我的作品。”

y2AZLc4Z7UmkzYl0ELV64OfpPCwQkGZDxc9mVMdv.jpeg

清河書畵舫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池北草堂刻本

王世襄旧藏

被虫蛀过的王世襄旧藏《清河书画舫》记录着明代收藏大家张丑一生所见所藏藏品,古籍旁有一个IPAD,其上正展示着古籍文本的高清扫描图片,这样一件装置作品,通过用新时代的阅读方式阅读古籍,是艺术家与古籍的对话,亦是观众与艺术家的对话。

ad9boz6y9TXEPeLdjnTNhs7C8G4Fc8zEG2bxEker.jpeg

孤山

2006 | 数码相纸| 32.5x163cm

王天德在中国美院书法系读博士期间创作的《孤山》:将西泠印社的碑帖焚烧成灰烬堆成山的形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凸显出人们生存的彷徨与无奈,作品用水墨的语言揭示出对当下社会中人们生存价值观的思考。

老洋房中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和他的日常

本次展出艺术家的近期艺术探索和艺术珍藏。包括:家具、文房、书画、碑帖拓片、古籍善本等,将当代艺术家的日常与对生命和社会的感悟搬进小白楼这座百年建筑。正如艺术家王天德所说:“收藏品不是价值连城,而是生活中日常勾起艺术与创作的灵感......一个晚上,一片叶子,一个空白, 一个是一个想象。

YtvTr9K71d5VFcWvHEggLVFRg2Nfmou6w4kfqEBp.jpeg

fxqZHb4GR7kWAD3kLifPNl8XqxMpKi3uRn6g62Xh.jpeg

南宋蜀刻《新刊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三百卷》残页

南宋 |眉山书隐斋刻本

南宋蜀刻残页上的一句“东坡先生”,与北宋僧人出家的官方证明《度牒》以及明代文人陈继儒笔下的诗意秋天,过往疏朗朴厚的笔法与山水的诗性,成为王天德日常生活的写照。

P3egOScT98OeAnpcgpaiWdL37hrVuHYNUjuuYXT9.jpeg

王天德曾说过:我在大画上基本都会盖一方齐白石的印,叫“天衣无缝”。而这方印,此次也带到了小白楼展出。

EpujThNgqYcUFAuj8D9VMO1NGawnBVLCphvWHn8k.jpeg

《橘在橘旁》节选自《从灰烬到火焰》王天德与李森对话,李森是云南大学文学院院长,遗憾的是他已经逝世,这幅作品既是怀念李森,也是想再次与李森进行对话。正如文中李森所说:“我的诗句“橘在橘旁”,翻译过来,就是李森在王天德旁。

oWbK1LbGXimC1fWmb8aZjVjzuPeExlgQcDW5mkfk.jpeg

《借山梅花下》

(出自清樊增祥《樊山老人谢齐白石先生赠鹅绒被歌》)

收藏是缘分。清代文人樊增祥父辈败落后,特制“洗辱牌”,励志晚辈。樊山不负众望,终得进士,官至两江总督、参政院参政。正是这个故事,王天德开始关注樊山的作品。他将自己的作品与樊山诗作拼接,并将诗作切割后的空白部分与明代盆景形成新的山水画。“空白也是一种记忆”,失去的东西带来更大的可能性,当代艺术家该如何思考当下历史的可能性?

bMR7Vp9ksXG6bUMIVRIXT1RLZtjf4ODes7Uu4LDh.jpeg

这一小小的空间,是艺术家最柔软的地方,艺术家收藏的民国写字台平日是他女儿的书桌,明朝的花盆底座培育的绿植,以及带有他独特艺术语言的中国服装,展现了日常小女儿的闺房。

在艺术的收藏过程中会有很大的乐趣,是一种生活方式,去那些古人的印迹中找到自己所感兴趣的部分。另外我收藏这些古代的碑拓等等,有大部分是用在我的作品里的,藏家在收藏我的作品时,是同时收藏了两件作品,古人的和我的。”对于收藏,王天德如此阐释道。

从灰烬到火焰,从火焰到灰烬

王天德来WS SPACE無集讨论展览的时候,正是他家院子里柿子熟了的时候。他带来与我们品尝,他说,他喜欢雨打在屋檐上的声音,不忍心赶走来吃柿子的小鸟,好的东西要与自然界分享,人类什么都给自己吃,最美的东西也就留不住了。王天德工作室到处铺满了作品手稿和收藏的石碑,他将生活中的火焰,燃成灰烬,“寺庙里的香灰,无论积了多高,到了晚上或第二天都会被抹平”。

香火烫完作品,灰堆在那里。在当代语境中,灰烬与火焰成为两个物的表征,不存在实质的意义。笔墨山水通过燃烧过后的山水,变得朦朦胧胧,却也透出了深度,“意味着很多东西变成了灰烬。你该看的东西,也看清晰了”。

到底是从灰烬到火焰,还是火焰到灰烬?

sZ1HmyTqq9QjMGrwU89J3BKVMNkxAWfV4HsJrIbw.jpeg

“叁層樓”装置

艺术家王天德特意为此次展览制作“叁層樓”装置,“叁”由艺术家亲自书写,其他两个字则选自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字帖,他希望借此向古典致敬,继续深耕中国传统文化并由此找到当代山水语言。

面对中国当代艺术探索和发展,王天德置身于中西二元对立的陈规之外,以融会贯通方式另辟蹊径。他扎根于传统,用开放的思想,开拓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他的每次展览作品,都为中国水墨的探索注入新颖的意念。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1月10日。

WS SPACE無集小白楼:复合型当代艺术美学空间

RtjusrMrgEV6EIwYTygdvInmBGnO01uWlegGZbTG.jpeg

吴滨,著名设计师、策展人

WS SPACE無集/无间设计创始人

WS SPACE 無集小白楼展览出品人

从小生长在上海的WS SPACE無集小白楼主理人吴滨,幼随张大千关门弟子伏文彦学习水墨画,后进入室内设计领域,于他最好的设计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来自于艺术层面的感性和日常生活的体悟。于是他将工作室和家都搬到了淮海中路,在这个最有老上海味道的地方,WS SPACE成为其日常各种场景的交织点,也成为其设计的实验场和滋养的土壤。

全新开放的WS SPACE無集小白楼将成为设计艺术收藏、生活方式前沿的复合型当代艺术美学 空间,探索策展型零售空间集合,注解当下新型的生活美学以及当代艺术与传统、当下,与设计等不同领域的联结与重新思考。

展览花絮

jcnWAsN4VXKpw4VpWCJjpF1KLmkR135JxrMEJuUk.jpg

vpj5BHVpydd0bgMF3ljjXKFJuWuyA5mgMXYSAtWS.jpg

qzfk07ZeKXuO8ofBGxOMF8i0bFktDmE2OfmBTWVZ.jpg

a4PQQ3GUYKe1OmpHz8iPimL1QqMgWNQuHrBhlO1W.jpg

EHvzQJCaQF5QA3omdezYMa1Ni6vedQ32ohr3oLoR.jpg

woTnC0QgB05cdUJxKEwon9sPF7nr12x7fNtHEPz1.jpg

MzAHsELC88KLLyi2o3ykajHaTAEUIvxwjT5rE3rv.jpg

上一条:继关山月美术馆之后,“马泉作品展”将在清华美院美术馆举行 下一条:开幕回顾:赵梦歌个人作品展—云梦天歌